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新華網達成戰略合作,并聯合向社會征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國家及行業標準。二者的合作將聚合行業優質資源,推動VR/AR技術與傳媒領域的深度融合。
作為科技界的新寵,近年來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這兩種連接真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的技術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在vr虛擬現實技術對各個行業的應用,效果還是比較顯著提高,結合大數據可視化展示系統和5G技術,讓vr技術更上一層樓。
VR、AR技術的出現,可以使人們擺脫空間束縛,顛覆科技想像,更能 “走進”自然感受自然,關注地球生態。同時,浸入式虛擬環境體驗,可以呈現出生動的信息,直觀地向人們展示什么才是有利于環境的行為,增強人們環境意識。并且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讓用戶以***人稱沉浸式體驗,讓體驗身臨其境。
另外,可借助AR技術,俯瞰未來智能城市的構成要素,了解城市生物多樣性、城市中的節能環保等技術成果。孩子還可以親手建設一個虛擬的智能城市,了解通過高效利用能源盡可能減輕對環境的負擔,使孩子在互動體驗中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想像空間。
利用VR技術,親身感受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對大多數人來說,氣候變化只是一個數據,現實常常被忽略。為使人們意識到并正視正在發生的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冰川消融的現實,美國環保組織山巒協會、環境媒體組織等聯合制作了《阿拉斯加的冰川融化》的360度全景視頻。這個視頻將觀眾置身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附近的拜倫冰川的冰洞中,使人們擁有很強的沉浸感,真切感受到冰川正自下而上地融化,讓人立刻產生危機意識。
可以想像,未來VR、AR技術在整個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都將有極高的推廣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就如同今天的無人機、遙感衛星等高科技手段應用到環保領域一樣,屆時,借助VR、AR這些新興高科技,生態環境保護將會大大加強。
利用虛擬現實網絡技術為環保服務,如可以通過電腦輸入有關項目污染物種類、排放濃度、排放量等因子,描繪出未來真實生動的圖景,為某一個項目設施建設提供參考的依據,避免造成現實的環境危害。
對于一些不易體現的生態危害,也可根據虛擬空間時間的推移累積結果而產生的切換圖像、過程的疊積演化,反映出環境變化的經歷和危害程度。這和氣象衛星云圖指示出的未來天氣變化相似,通過虛擬網絡技術形象生動地體驗環境質量變化狀況,為現實環境危害的消除提供借鑒。
有專家預言,把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環境規劃中,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遙感影像的光譜分析,環境規劃人員可以準確實時地獲得所需的地形、地質、水文和氣象等資料,建立起環境數據庫與模型庫。通過環境數據庫提供的環境定量數據,分析區域環境的變化過程,再以環境數學模型為基礎,對海量環境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并給出決策級的輔助信息,使環境規劃的決策過程更加直觀和高效。
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環境規劃時,規劃人員猶如走在街道上或乘坐直升飛機飛越在規劃區域上空,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獲得綠地位置設置、地勢坡度等諸方面的科學依據,以保證環境規劃與周圍的大環境相協調。
不僅如此,虛擬現實技術通過3D沉浸式、具有可交互性的多維度可視環境,能夠更好地展示環境監測、生態修復等過程,以方便人們對方案進行選擇和評估。如在生態環境修復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我們的視野從二維平面上升到三維立體空間,采用已獲取的基礎數據,針對工程項目建立三維的、動態的、實時的、可視的虛擬環境,相關部門可以在決策階段或建設的前期就能預測工程項目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糾正。
再如,在應對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過程中,政府往往面臨著未來災情預測及各種預案選擇問題。這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災情演進進行分析,可以為決策者提供可視化的輔助參考,直觀展示災害可能的進展情況。
總之,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為宏觀決策和微觀管理提供快速、系統、準確的信息和技術支持,將大大提高環保各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該文檔出自vr資源網,轉載自:中國環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