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好萊塢大片的時候,有一個場景我們非常熟悉:主角揮一下手,眼前就會出現一塊立體的虛擬的顯示屏,屏幕上的內容主角可以任意切換。在很多博物館、演唱會或者時裝秀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類似的立體影像,效果逼真震撼,很多人把這稱之為“全息投影”,似乎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如今已經實現了,事實真的如此么?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何為“全息投影技術”。一個物體除了簡單的外觀、顏色之外,還有運動軌跡、空間位置等諸多信息,這是傳統的照片所難以呈現的。但如果能通過某種方式把這些也都記錄下來,畫面就將呈現出3D效果,我們也就可以得到這個物體的全部信息,也就是所謂的全息。全息投影就是一項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比較早由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在1974年提出,隨著上世紀60年代激光被發現之后,全息投影技術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如今全息投影的實現主要依靠水霧投影、全息膜投影等幾種方式,其中全息膜投影技術憑借較低的成本已經實現了大規模商業化,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立體影像大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
雖然乍看之下全息膜投影技術能夠呈現逼真的效果,但其實它與好萊塢大片中的全息投影還是大相徑庭。關于兩者的差別,簡單來說電影中的全息投影不需要任何介質就能在空氣中展示出立體的影像,而全息膜投影技術還是需要依靠全息膜作為投影介質,同時結合光學材料折射才能實現。
據了解現在已經有實驗室做到了不借用任何介質,單純在空氣中實現全息投影,但技術還不夠成熟。首先這種方式的成本過于高昂,難以實現大規模商用,其次包括畫質、顏色等問題也還沒有解決,所以在筆者看來,短時間內真正的全息投影還只能出現在實驗室中。
雖然還存在缺點和不足,但通過全息膜投影技術實現的立體影像效果還是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現在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會展、舞臺演出等行業。但要注意的是,它與真正的全息投影技術還是有很大差別。而真正全息投影目前還只是處在實驗室階段,短時間內難以與我們相見。但筆者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這項屬于未來的黑科技也遲早會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